16S扩增子测序报告解读系列(引言)
组学服务
16S测序包括全长测序和区间测序两种,16S全长测序只有第一代测序技术和第三代测序技术才能实现,测序结果物种分类是可以具体到种的,无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三代测序技术都需要较高的人力物力,针对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推广使区间测序得到极大的推广和普及,16S区间测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6S测序。主要是针对于细菌的V3区、V4区、V5区,常见的测序策略有V3+V4区测序、V4单独测序、V4+V5测序。而这也是相比较宏基因组来说分类不能到种的根本原因。
16S rDAN是编码原核生物核糖体小亚基rRNA(16S rRNA)的基因。长度约为1500pb,其种类少,含量大(约占细菌RNA含量的80%),是细菌分类学研究中最常用、最有用的“分子钟”,其种类少,含量大(约占细菌RNA含量的80%),分子大小适中,存在于所有的生物中,其进化具有良好的时钟性质,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,素有“细菌化石”之称。其序列包含10个可变区(variable region)和与之相同的11个恒定区(constant region),可变区因细菌而异,且变异程度与细菌的系统发育密切相关,相关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对27株原核生物16S rDNA的比对发现其中至少在9个高度保守的寡聚体(oligomers);较之23S rDNA等看家基因而异,它具有分子大小适中,突变率小等优点,素有“细菌化石”之称(如图)。科学家基于对16S rDNA的分析构建了现有全生命系统进化树,把微生物分为细菌和古菌,也因此改变了生命系统进化树的结构,对于我们发现已经300多年的细菌也依据16S rDNA被正确分类或重分类,尤其是许多环境中的细菌或者曾经未被精确分类的菌种。

鉴定是指利用细菌16S rDNA序列测序的方法对细菌进行种属鉴定。包括细菌基因组DNA提取、16S rDNA特异引物PCR扩增、扩增产物纯化、DNA测序、序列比对等步骤。是一种快速获得细菌种属信息的方法。
细菌rRNA(核糖体RNA)按沉降系数分为3种,分别为5S、16S和23S rRNA。16S rDNA是细菌染色体上编码16S rRNA相对应的DNA序列,存在于所有细菌染色体基因中。通过测序得到测序的样本原始数据,经过拼接质控、数据优化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测序结果,通过OTU聚类与注释,即可进行微生物多样的生物信息学分析。完整的实验过程在此就算是告一段落了,接下来的生信分析与数据挖掘才是关键。常见的分析包括多样性分析、群落展示、组间物种差异分析、组建群落差异分析、环境分子关联预测分析、功能预测以及个性化的专业分析等。

16S微生物多样性报告解读系列的推文也由此展开,主要包括七大模块。
下一期,我们结合APExBIO分析报告模板正式开始16S微生物多样性报告解读。
微生物组学测序特价活动
扩增子测序现活动价240元/样
如果样本量多的话,价格都好说
活动日期:2021.04.21-2021.7.21
详情咨询:王工 18689437090(可添加微信)


对基因组学,转录组学,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感兴趣的老师可添加下方微信(15702128924)进入“APExBIO组学及生信”学术群。参与数据统计分析、16S/18S扩增子分析、宏基因组测序、转录组测序(RNA-seq)等学术讨论,问题解答,入群请注明“姓名+单位+研究方向”。